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近年來,隆回縣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基層治理的決策部署,緊扣“減負、賦能、增效”主線,以制度創新破除形式主義桎梏,以資源下沉激活基層治理動能,推動基層干部輕裝上陣、治理末梢煥發活力,為縣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破立并舉破除發展梗阻,構建高效治理新格局。隆回縣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基層“小馬拉大車”困境,以“三減”行動為抓手,推動基層治理從“疲于應付”向“主動作為”轉變。一是減掉“表演式負擔”,讓干部回歸服務本位。全面清理“迎檢臺賬”“過度留痕”,推行“多考合一”考核機制,將督查頻次壓減50%以上,取消村級“經營主體增長任務”等不合理指標。創新實施“無會周”制度,桃花坪街道機關干部每月召開大會不超過1次,村(社區)固補干部每季度召開大會不超過1次,將騰出的精力投入產業發展和民生服務。2023年以來,基層干部“敲門行動”入戶走訪率提升30%,群眾滿意度達96%。二是減掉“捆綁式枷鎖”,推動權責對等下沉。建立“任務黑名單”機制,明確上級部門不得隨意轉嫁職責,清理非必要工作群組180余個,整合冗余政務App至“湘政通”平臺,基層干部日均填報時間減少60%以上。同步優化考核體系,設置“過度留痕”“多頭報送”等12項負面清單,實行紅黃牌預警,切實為基層松綁。三是減掉“數字形式主義”,以數據共享提效能。開發“數字工具箱”,推動民政、農業等部門數據互聯互通,實現“一次錄入、多方共享”。
多維賦能激活內生動力,鍛造基層治理生力軍。隆回縣堅持“放權、放活、放資源”協同發力,推動基層從“被動執行”向“主動治理”躍升。一是放權增能,破解“權責倒掛”難題。制定鄉鎮履職清單,明確農村建房審批權等12項直接服務群眾的管理權限下放至鄉鎮。創新“國有企業+村(社區)公司”雙輪驅動機制,縣同富公司帶動572個村(社區)振興公司參與市政工程、鄉村旅游開發,2023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1.03億元。二是放活資源,激活市場主體活力。依托“魏源智庫”和鄉村振興專家庫,引入農技專家、鄉賢能人結對指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497家,金銀花、龍牙百合產業鏈綜合產值達60億元。桃花坪街道試點村(社區)干部參與物業管理、居民議事,物業矛盾糾紛減少50%以上,群眾安全感測評位居全市前列。三是放膽激勵,鍛造實干擔當鐵軍。實施“青藍工程”,選派320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掛職鍛煉;設立“基層創新獎”,對集體經濟突破50萬元的村集體給予政策傾斜;對承擔重大任務、表現突出的干部優先提拔,2023年以來有27名鄉鎮干部走上縣直部門領導崗位。
數字賦能長效治理,推動減負成果轉化為發展勝勢。隆回縣以數字化改革為牽引,推動減負賦能從“階段性整治”向“系統性重塑”深化。一是構建“一網統管”治理體系。建設“魏源故里智慧治理平臺”,整合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12個部門數據,開發智能決策輔助系統,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等事項線上流轉、閉環處置。2024年,隆回縣信訪局通過平臺化解信訪積案137件,辦結率達98%。二是創新“AI+鄉村”服務模式。在桃花坪街道試點“AI村務助手”,提供政策咨詢、辦事預約等23項服務,群眾辦事效率提升40%。同步推進“數字人才培育計劃”,培訓電商主播、智慧農業技術員等新型職業農民1200余人,帶動農產品線上銷售額突破8億元。三是健全減負長效機制。將基層減負納入全面從嚴治黨考核,建立“季度督查+年度評估”機制,對形式主義問題掛牌督辦。2024年累計查處“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問題26起,問責干部12人,推動減負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通過深化基層治理改革,隆回縣實現“三升三降”: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15:1,群眾滿意度提升至94%;文山會海減少45%,督查檢查頻次下降60%,村級組織行政成本壓減35%。實踐證明,基層治理改革必須堅持“減負不減責、松綁不松勁”,既要刀刃向內整治頑疾,更要以系統思維構建長效機制,為推進縣域高質量發展筑牢根基、譜寫新章。
作者:湖南邵陽隆回縣桃花坪街道黨工委書記 謝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