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培育和推廣良種、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建設好現代農業產業園。河北省蔚縣堅持項目、園區、集群一體建設,將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園區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作用,輻射帶動全縣農業升級、農民增收,促進鄉村全面振興。2024年,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1萬元,高出當地平均水平34.4%,帶動全縣3.6萬多人創業就業,幫助21515名脫貧人口和2070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鞏固脫貧成果。
抓牢三個環節,夯實園區建設“硬基礎”。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國家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在促進鄉村振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以及促進城鄉融合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蔚縣將園區建設作為全縣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結合縣域資源稟賦,立足園區產業發展實際,系統謀劃、統籌布局、通盤考慮,力促建設目標可觸可及。一是立足優勢,高起點規劃。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納入全縣總體發展戰略,以打造引領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平臺載體和農業現代化的“引擎”為目標,高質量編制《蔚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總體思路及重點措施》,持續推進種植基地提升、種質資源保護等25個項目,加速構建“一核引領、兩帶跟進、三園突破、全域提升”的產業空間布局。二是完善機制,高效率推進。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縣直各相關部門領導及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組成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工作領導小組,同步組建管委會,成立產業園工作專班,建立“工作專班周例會、管委會月調度、領導小組季考核”的工作制度,高效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三是整合要素,高標準建設。強化資金整合,先后爭取中央財政獎補資金3000萬元,財政投資項目2.06億元,自籌資金3.9億元,共計6.26億元,集中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強化金融支持,協調農村信用社、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推出相關金融產品,累計發放各項農業產業發展貸款2010萬元。強化人才保障,成立園區專家工作室,聘請中國農機院、北京農學院等學術機構專家團隊全程參與指導園區工作,切實加強科技人才支撐。
瞄定三個重點,增強園區發展“硬實力”。要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蔚縣堅持創新引領,通過園區產業、科技、品牌“三鏈融合”,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園區農業生產,加快園區轉型升級。一是產業立園,壯大特色產業。結合資源稟賦,以谷子、大豆兩大優勢農作物為重點,把原糧生產和食品加工作為提升產業附加值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谷子、大豆種植基地、產業融合發展工程等項目建設,打造谷子、大豆產業加工集群。目前,已建成20余萬畝的谷子、大豆種植基地,形成了5個超萬畝鄉鎮和109個村集體種植示范基地,作物產量達7.52萬噸,年銷售額4.79億元。延伸產業鏈條,吸引食品加工和物流項目入駐園區,產業從初級加工邁向精細化、高附加值的深度加工,產品線涵蓋休閑食品、方便食品、保健產品、寵物食品等多個領域,加工產值達23.72億元。二是科技興園,推動質效提升。依托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省雜交谷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發平臺,引進了適應鹽堿地種植的“張雜21號”,在西合營鎮建立示范田100畝;引進高產優質的“張雜29號”“冀雜金苗3號”“金苗K1”等,為產業發展搭建強大的種子儲備庫。聯合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在白草村建立示范基地15畝,展示新品種18個。三是品牌強園,強化示范引領。全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建設工程,扎實推進園區農業“兩品一標”認定工作和園區龍頭企業自主品牌培育力度,開展以來,“蔚縣小米”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核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蔚州貢米”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2024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示范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聚焦三個關鍵,提升園區增收“硬支撐”。要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蔚縣按照“全產業鏈推進、多模式發展”的思路,堅持“一產強特色、二產提價值、三產促融合”,全方位提升園區產值收益、產出效益,讓園區內農民共享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成果。一是文旅融合,實現多業發展。依托全縣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以及園區內2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6個省級文化名村和眾多中國傳統村落的豐富文旅資源,建立農特產品種植、休閑娛樂、餐飲住宿、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旅游基地,全年舉辦打樹花、年俗表演、古鎮馬拉松、探尋古堡·環蔚騎行等文體賽事80余場次,游客接待量達到661.62萬人次。同時,鼓勵園區內農戶聚焦優勢產業發展民宿旅游、農家樂等業態,帶動全縣旅游業、衍生產業以及龍頭企業、農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2024年,園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6000萬元以上。二是多線營銷,拓寬市場渠道。產業園通過線上銷售+線下體驗方式,多點發力搭建展示推介、產銷對接、產品供應資源合作平臺,切實打通銷售渠道。與中國農影中心合作舉辦“鄉村振興電商賦能啟航活動”,開展網絡直播,直播總人數達4.1萬人次,直播觀看量超2000萬人次,現場零售100余萬元,線上訂單銷售1000余萬元。組織園區30家企業100余種商品分赴北京參加高聯采高校后勤餐飲博覽會、北京農業嘉年華和張家口市第三屆“河山樂購節”,進一步叫響蔚縣農業品牌,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企業搭建良好銷售平臺。三是聯農帶農,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園吸引和培育從事主導產業經營的家庭農場27家,專業合作社159個,龍頭企業達7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3家),構建“龍頭企業+村集體+農業組織+農戶”多元利益聯結機制,支持企業通過產業鏈與廣大農戶聯動,開創“訂單種植、全鏈整合、品牌賦能、盈利反哺”發展模式。在產業園宋家莊鎮6個村建設有機貢米基地5000畝,組織低收入農戶訂單化種植綠色優質谷子,與農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實施“六統一,兩嚴禁”的管理策略,引導農戶種植訂單谷子1.5萬畝,覆蓋6321戶農戶,帶動基地農戶增收1359萬元。
(作者系河北省蔚縣縣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