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黑土地,田疇阡陌間涌動著蓬勃生機。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湯原縣永發鄉,一幅鄉村振興的絢麗畫卷正徐徐展開,這里以“產業鎏金、山水疊翠、人文煥彩”為筆,在希望的田野上揮毫潑墨,書寫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篇章。
執“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筆,勾勒金色“產業盛景”。永發鄉立足資源稟賦,精耕特色產業,讓金色的產業之光照亮鄉村振興之路。作為黑龍江省烤煙生產“萬擔鄉”,自2008年起,便持續推進烤煙產業提質工程。2022年申請資金508萬元,新建烤房38棟,1200平方米的庫房1棟,籌集資金40余萬元,對烤煙小區發電機等配套設施進行升級。目前烤煙面積穩定在3200畝,年產值可達1200萬元,帶動就業3萬余人,煙農年可增收400萬元,實現了“種植烤煙不出村、烘烤烤煙不出鄉”的一體化經濟體系,榮獲“烤煙規?;a先進單位”。
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永發鄉積極培育新興特色產業集群。積極對上爭取資金1189萬元,投資新建食用菌大棚56棟,年實現集體經濟收益52萬元。投入資金44萬元,對朝陽村木耳園區70棟大棚設施升級,村集體年增收8萬元。哈爾濱工程大學駐紅泉村工作隊發揮科技賦能優勢,投資100萬元打造集“智慧農業、黨建示范、休閑采摘”于一體的現代化智慧溫室大棚產業基地,帶動59戶脫貧戶、監測戶持續穩定增收,科技之花在田間地頭結出豐碩果實。
執“敬畏自然、和諧發展”筆,鋪展綠色“生態圖景”。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永發鄉將生態建設融入鄉村肌理。近年來實施“萬棵樹苗進村屯”工程,在村路兩側、房前屋后栽種紫葉李、梧桐樹等樹苗近8萬株,播撒格?;?、躥紅花、萬壽菊、牽?;ǖ然ɑ?0余萬株,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生態景觀帶,鄉村香化綠化覆蓋率得到全面提升。邀請專業團隊為河發村至加興村段公路沿線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墻體彩繪,讓鄉村道路變身文化長廊,繪就“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居”的詩意圖景。
在長效治理機制建設上,創新推進“414鄉村環境提升工程”,重點打造紅豐、南華等4個進鄉入口為靚麗“四門”;以村委會為中心,在一村一景的基礎上,重點創造園林示范村、花園示范村等“四式示范村”;重點美化河發村—南華村、永發村—紅豐村等公路沿線為“四條”風景線。通過實施“清掃治亂、河道清淤、廁所革命”等專項行動,構建起“戶分類、村收集、鄉轉運”的環衛體系,實現鄉村環境從“一時美”向“持久美”的華麗轉變。
執“文化傳承、文明創建”筆,書寫多彩“人文美景”。作為抗聯精神傳承地,永發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以“抗聯女戰士劉翠花”為原型,組建“翠花志愿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紅色故事宣講、環境整治等活動20余次,服務群眾200余人次。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主題班會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10余場,讓革命薪火在青少年中代代相傳。2024年舉辦“紅色文化節”,組織紅歌大賽、紅色電影展映、抗聯故事匯等系列活動8場,吸引500余名群眾參與,紅色基因正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精神動力。
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打造“四季有主題”的文化活動矩陣:春節舉辦“軍民共建籃球賽”,搭建軍地融合交流平臺;夏季開展“舞動魅力永發”廣場舞大賽,展現村民昂揚風貌;秋季舉辦“農民豐收節”,傳承農耕文化精髓;冬季組織“冰雪趣味運動會”,激活冰雪經濟活力。全年開展各類文體活動50 余場次,參與群眾超1萬人次,形成“村村有隊伍、戶戶齊參與”的文化氛圍。同時深化“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評選,樹立孝老愛親、勤勞致富等先進典型15人,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每一寸土地。(趙艷春、秦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