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的四川綿陽秀水鎮,四名鄉鎮干部在萬畝油菜花田中跳熱曲的視頻意外出圈。這段被網友戲稱為“魔性尬舞”的視頻,以其笨拙的舞姿、質樸的情感和強烈的反差萌,在短視頻平臺掀起傳播熱潮。這場看似搞笑的“田野秀”,實則是鄉村振興的新表達。
從“新聞發言人”到“家鄉代言人”。傳統印象中,基層干部往往以嚴肅、刻板的形象示人,與群眾之間隔著一層“玻璃墻”。但在秀水鎮的油菜花田里,黨委書記帶領班子成員,用順拐的肢體動作、滑稽的面部表情,徹底打破了這種刻板印象。形象轉變的背后,是基層治理理念的革新,當宣傳推介變成魔性舞蹈,政務形象便從威嚴的行政大樓走進了田間地頭。從黑龍江駐村書記直播帶貨跳“社會搖”,到西安村干部用七國語言推介文旅資源,越來越多的基層干部正在從“新聞發言人”轉變為“家鄉代言人”,這種“服務型政府”的具象化表達,比任何宣傳都更具感染力。
從“官方敘事”到“用戶共創”。在文旅宣傳高度內卷的當下,基層文旅推廣往往依賴“高大上”的宣傳片或領導致辭,這種單向度的信息輸出難以激發群眾共鳴。秀水鎮干部選擇在油菜花節開幕時“出道”,以“反專業”的姿態實現了宣傳模式的顛覆,既契合農時,又借助自然景觀降低了宣傳成本,這種“順勢而為”的創新思維,與“因地制宜推進鄉村發展”高度契合。數據顯示,視頻發布后,秀水鎮游客量同比增長30%,農家樂入住率爆棚,這種低投入、高共情的宣傳模式,為資源有限的鄉村提供了可復制的創新樣本,在資源同質化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情感價值的挖掘比景觀展示更具穿透力。
從“短期狂歡”到“長效治理”。秀水鎮的案例既印證了流量經濟的魔力,也暴露出其脆弱性,盡管舞蹈帶來了游客激增的短期效應,但如何將“網紅打卡”轉化為持續吸引力,仍考驗黨員干部系統治理能力,這種效能轉化源于基層治理思維的迭代升級。基層治理現代化絕非對流量經濟的簡單迎合,需要在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間尋找平衡,既要敢于“蹭熱度”,又要堅守“辦實事”的初心,要通過多元消費場景承接流量,實現從“事件營銷”到“系統運營”的跨越,用“線上引流—線下轉化—產業聯動”的閉環管理,破解“流量依賴癥”。不僅學會如何吸引流量,更學會如何將流量轉化為留量,在守正創新中書寫屬于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答卷。
作者:宋欣萌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