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舉行“高端對話:中國改革與經濟前瞻”分論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在現場表示,當前中國的經濟運行面臨著很多挑戰,包括有效需求不足、某些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社會預期偏弱等,但這些問題中最關鍵的還是內需不足。
彭森表示,從最近的統計數據看,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同比增長4.0%,但這個數據與五年前相比其實是較低的,還有2月份的通脹數據也是負的,這些數據都反映了內需不足。內需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內消費不足,“中國經濟正處于從過去的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階段,如果轉型順利,擴大內需和高質量發展就會有比較好的基礎和動力。”
中國的內需為什么不足?彭森認為,這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們在傳統觀念上有先生產后生活、重投資輕消費的傳統思維,且基于這種傳統思維,相應政策和制度都是對消費不太友好的,出現了消費壓抑的狀態。他提出世界總體消費率的數據來佐證這一觀點,一些發達國家總體消費率在80%左右,而中國只有55%,中國的居民最終消費率只有38%,而發達國家一般在60%左右。彭森建議,一定要提振消費,為消費正名,中國經濟要走消費繁榮的道路。(博鰲亞洲論壇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