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作為人口大縣,多年來始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夯實基層基礎上,牢牢遵循中央要求、省委和市委部署,把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的主線,以社會治理高質量為“四高四爭先”保駕護航。
2024年以來,該縣“兩難”問題工單按時辦結率、群眾滿意率、民生事項“未訴先辦”等多項指標,均位居全市第一方陣。
構建基層治理網格化工作格局
2024年10月10日晚,固始縣陽關街道鳳凰園社區網格員張玉文經歷了一場虛驚。
在巡查網格時,張玉文行至龐莊新村處,發現一位老人騎車路過時被大風暴雨刮落的網線絆倒,所幸老人身體并未受傷。張玉文趕緊扶起老人,觀察到老人無礙后,才放心讓其離去。想到此處臨近小學,白天來往行人和車輛很多,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必須盡快處理。
“考慮到處置電纜電路,我們街道沒有相關專業能力,必須找技術人員盡快來解決。于是,我們第一時間通過‘信服通’平臺,將該事件上報至縣社會治理中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數字平臺,通過上通下達、左右聯動的‘H’型數字治理平臺,有效實現了‘基層吹哨,部門報到’。”該縣陽關街道辦主任桑紅陽介紹。
進入治理平臺系統后,事情很快得到了解決。縣社會治理中心收集到問題后,經會商研判,及時聯系到縣通訊管理辦公室,督促其牽頭協調,盡快恢復供電線路。
“第二天一早,專業維修人員就趕到了現場,經核查,原來是用于固定網線的線纜固定架脫落了。有關部門聯合移動、聯通、電信三家公司積極處置,對該處網線重新固定捆扎,并升高線纜,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我們感到非常滿意。”龐莊新村附近群眾見證了這一幕,大家為高效治理豎起了大拇指。
諸如此類,該縣通過加強網格管理,提升精細管理水平,讓網格里的大事小情、矛盾問題,通過“基層吹哨,部門報到”及時得到有效處置。
“我縣按照‘區域相近、便于管理、任務均衡’的原則,綜合考慮所轄范圍、人口數量、黨組織設置等情況,對基層治理網格進行科學劃分,建立3465個網格,形成鄉鎮(街道)抓總、村(社區)負責、網格協同、居民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工作格局,確保了基層治理工作全覆蓋。”該縣社會治理中心有關同志說。
據悉,固始縣659個村(社區)按照網格劃分選優配強“一長三員”隊伍,選配網格長3366名、專職網格員2690名、兼職網格員10726名、網格指導員652名,成為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重要力量。
網格員日常巡格,將基層治理“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當前,該縣通過移動終端已上傳各類動態信息16400余條,涵蓋人員流動、服務事項上報、突發事件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為后續數據分析和精細治理提供了堅實依據。
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
立足于“抓早處小”,固始縣堅持“微事不出格、問題早處置”原則,注重打通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筑牢基層治理“第一道防線”。
一方面,統籌謀劃縣域治理“一盤棋”。該縣創新“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運用數字信息技術,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網格化管理相結合。探索運用“黨建+網格+大數據”模式,健全“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工作體系,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格中聯,心在格中聚”,形成人員下行、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的扁平化治理體系,提升精細化治理、精準化服務水平。
另一方面,著力整合資源構建“一張網”。該縣完善網格化管理和保障制度,將黨組織延伸到網格內,把基層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和服務下沉到網格,把黨建、綜治等各類網格整合成“一張網”,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域覆蓋的網格體系,全覆蓋、無死角地統籌協調和精準治理,提高網格化服務水平。
發揮基層治理的“三種力量”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通過健全群眾參與機制,該縣通過充分發揮基層治理的“三種力量”,努力打造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為基層高效能治理強化了支撐。
匯聚多元合力。該縣著力健全多元主體協同機制,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基層治理格局。通過匯聚資源力量,強化基層黨組織團結各類組織、鏈接多種資源的作用,將社會分散、多元的黨建要素納入基層治理框架,不斷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來,該縣黨建數字平臺下達督查督辦工作任務指令9090余條,接收省市“兩難”問題工單7390余件,按時辦結率98.5%,領導參與度在全市排名始終位于第一方陣,社會問題發生率大幅降低,畫出了共治共享的“同心圓”。
激發共治活力。該縣通過黨建引領,突出群眾主體地位,深化基層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完善村級事務議事決策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主動性,讓人民群眾在產業發展、公共事務上踴躍參與、深度融入,實現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主要表現在服務群眾上更加精準——2024年以來,該縣通過微服務平臺管理微信群總數1420余個,覆蓋家庭數量248026戶,群眾通過微信群反映民生訴求等1127300余條,民生事項“未訴先辦”206件,在全市排名第一,大大增強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彰顯治理效力。該縣社會治理中心通過“網格上報、每日研判、專題交辦”系列工作制度,兼顧常態化防控與應急性處置,確保“苗頭性問題提前研判、重大風險多元防控”,實行風險管控“全鏈條”,有效化解了諸如家庭重大矛盾、居民利益糾紛、信訪堵點問題等影響基層長治久安、妨礙群眾安居樂業的“不穩定因子”。網格員作為基層治理的“觸角”,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及時發現、調處、上報矛盾,保障了“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2024年以來,該縣網格員自行處置事項(網格閉環)6214件、村(社區)閉環9648件、鄉鎮(街道)閉環393件,大量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充分體現了網格化治理在基層治理中的預警、高效、及時等功能。
“下一步,我們將錨定‘五基四化’新目標,為高效能治理強化政治引領和組織保障,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建設,強化科技賦能,細化責任分工,實現基層治理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型升級,提升防患化解重大風險隱患和服務群眾、服務發展的能力,以縣域基層治理高效能有力保障縣域發展高質量!”該縣社會治理中心主任丁樹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