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訪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 王承哲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工作,強調“我們必須適應新形勢,謀劃區域協調發展新思路”。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
圍繞相關問題,求是網記者專訪了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承哲。
受訪者供圖
記者:請您談談我國為什么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王承哲代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較大,統籌區域發展從來都是一個重大問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關乎中國經濟發展全局。這不是簡單要求各地區在經濟發展上達到同一水平,而是各地區能夠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能夠把各地區的比較優勢進一步凸顯和整合,激發出更高效率和更大潛能,充分釋放區域發展活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從而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以更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部地區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對外貿易額快速增長,通過優勢互補、產業融合、協同發展,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圖為工作人員在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為一架盧森堡貨航貨機裝貨。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記者:請您談談黨的十八大以來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進展。
王承哲代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度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工作,不斷豐富完善區域協調發展的理念、戰略和政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一以貫之推進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戰略。黨的二十大以來,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9場有關區域發展的座談會,主持召開7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區域發展重要文件,并在多次考察調研中對區域發展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黨中央成立中央區域協調發展領導小組,從更高層面、戰略角度、全局出發,謀劃統籌各區域戰略之間的重大政策,進一步彰顯總書記加強區域發展戰略融合集成、統籌協調的考量。
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域協調發展重要論述的科學指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區域戰略穩步推進,雄安新區建設蓬勃發展,東部地區持續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中部地區開創崛起新局面,西部大開發探索新引擎,東北地區加快全面振興。我國區域協調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取得明顯成效,構建了主體功能明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均衡性逐步增強,區域協調發展整體效能穩步提升,形成了協調發展新格局。
記者: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請您談談對如何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的理解?
王承哲代表:協調發展,本質上是改革命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并從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體系、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等方面作出戰略部署。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抓好2025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時,明確要求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堅持以人為本提高城鎮化質量水平,構建優勢互補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這些重大部署,不僅為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指明了方向,也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必須堅持區域協調發展“一盤棋”,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一是要健全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東部地區加快推進現代化的制度和政策體系,全方位高質量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二是要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更好發揮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面構建統籌生態保護與流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體系,促進全流域要素高效流動,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四是經濟大省要挑大梁,在相關重大發展戰略中主動作為、協同聯動,并加強與其他發展戰略的對接,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走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