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育人之基清廉為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要建設政風清明、校風清朗、文化清新的清廉高校,必須將廉潔文化深度融入辦學治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致力于為黨和國家培育具有廉潔底色與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加強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是“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涵養求真務實、團結奮斗的時代新風”的重要舉措,也是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需要在理論創新、實踐突破和制度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構建思想引領、制度保障、文化育人“三位一體”的建設格局。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刻認識加強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戰略意義。新時代廉潔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論淵源,是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形成的,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生動實踐。高校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陣地,新時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必須持之以恒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將廉潔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教育教學全過程,以清正廉潔為底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實現立德樹人與崇廉尚潔的價值統一,有利于幫助青年學生樹立堅定的廉潔意識和價值追求。一方面,要從“知”的層面入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梳理和闡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論述,注重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廉潔思想營養,使其真正融入青年學生的內心深處,形成文化的自信、思想的自覺、行為的規范,幫助他們扣好廉潔自律“第一粒扣子”。另一方面,要從“行”的層面入手,運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分析解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雙向互動,構建以廉潤德與立德樹人的“大思政”體系,推動高校成為廉潔文化的重要傳播陣地,深化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研究,為推動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走深走實提供支撐。
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不斷夯實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的基石。加強高校廉潔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任務,必須全方位發力、多維度推進,制度建設是重要保障,是推動廉潔文化深植校園、落地生根的關鍵環節。要系統把握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和建設規律,堅持“系統設計、整體謀劃,尊重規律、注重實效,部門聯動、協同推進”的工作原則,以回應“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為導向,建立和完善符合教育規律與廉潔文化要求的規章制度體系,讓完善的制度機制為廉潔教育立威。要將過程監管與教育目標相結合,將廉潔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設定學分制考核制,讓全體學生系統接受廉潔教育。要健全廉潔教育監督機制,建立制度傳導與反饋機制,從制度設計、制度執行到制度監督,從教育內容的規范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到教育過程的嚴肅性,確保廉潔教育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強制度體系的優化與創新,確保制度有足夠的適應性和前瞻性,使其能夠應對新時代背景下對廉潔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讓廉潔文化成為師生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實現從制度層面的剛性約束到文化層面的自我約束的雙重保障,不斷推動高校內部的廉潔氛圍得到深化,為實現真正的風清氣正之校園環境提供更為堅實的制度支撐。
以廉潔文化融入育人全過程,構建高校特質廉潔教育體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廉潔文化建設不僅是立德樹人的彰顯,更是將廉潔意識的培育作為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之意,實現思政教育與廉潔教育的“同構”效應。在“‘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的工作格局中,廉潔文化的融入既是豐富“大”的廉潔素材、又是實現“善用”的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育人主陣地作用,堅持廉潔文化與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推動廉潔文化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征、高校特質的廉潔教育體系。要重視以廉潔文化推動思政課堂內涵式發展,通過廉潔教育的多資源協同、教學場域的多維度拓展、教學技術的多樣態嵌入,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高度融合于廉潔教育全過程,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實現廉潔文化教育多元化、全覆蓋。要充分發揮環境氛圍的輻射和帶動作用,整合特色資源,深入廉潔文化研究,搭建特色平臺,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將廉潔基因嵌入專業教育、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師生共創、校地聯動、數字賦能等方式,結合校史文化、專業特色,打造一批廉潔文化標識、教育基地和示范項目,打造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產品和校園廉潔文化品牌,提升廉潔文化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滲透力。
[作者:莫憂,成都理工大學文法學院(紀檢監察研究院)副院長;本文系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23VSZ167)、2024—2026 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JG2024-0589)(JG2430106)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