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在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中,教育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必須強化教育對科技人才的支撐作用,發揮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重要功能。
建強培養體系,優化人才供給。當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世界呈現大發展、大調整、大轉折、大變革態勢,對我國加快推進人才自主培養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才培養是教育的核心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水平和質量,強化對強國建設的支撐度和貢獻力,是教育時代責任的集中體現。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是塑造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證。要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健全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體系,建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培養機制,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提升有組織的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健全新時代卓越人才培養體系,緊扣“高、精、尖、缺”,完善高校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推進理工結合、工工貫通、醫工融合、農工交叉,分層分類打造學科高原高峰。健全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推進高校應用型品牌專業和課程建設,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協同育人,培養一大批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
突出科技創新,加強成果轉化。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教育強國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作用,越來越聚焦在科學技術的創新和突破上。歷史和現實都表明,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確保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高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的結合點,是助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在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中具有獨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要高度重視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完善高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推進有組織科研攻關,實施一批前沿性、顛覆性的基礎研究項目,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產出一批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推動高校和企業“雙向奔赴”,促進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創造、高效率轉化,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深化聯動改革,推動一體發展。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才,為科技進步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科技的本質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僅推動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也是人才培養和實踐的重要手段;人才則是教育和科技發展的關鍵智力資源,其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國家與民族的競爭力。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發展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強化頂層設計,建立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工作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和政策措施,明確目標任務、時間表和路線圖,確保各項措施相互銜接、協同推進。要優化資源配置,統籌協調資源,建立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加大對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投入力度,確保資源向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傾斜。深化協同創新,建立更加緊密的教育、科技、人才政策協同體系,搭建平臺、打通堵點、暢通節點,實現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