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一詞出現了40多次,成為貫穿全文的高頻詞。
仔細閱讀這份報告,零基預算改革、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科教界“帽子”治理……這些“關鍵詞”的背后,有哪些改革信號?
關鍵詞:零基預算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化零基預算改革。”
今年,“零基預算”一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開展中央部門零基預算改革試點,支持地方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在支出標準、績效評價等關鍵制度上積極創新。”
這是一場“破”與“立”的改革。零基預算,意味著從“零”開始的預算編制方法,不參考之前的預算,按當前需求分配資金,這樣能更靈活地分配資源,最大限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作為今年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零基預算改革從概念走向實踐,讓財政資金使用在刀刃上有了新的解法。
關鍵詞:整治“內卷式”競爭
今年,整治“內卷式”競爭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近年來,“內卷式”競爭逐漸成為輿論焦點,并受到高層關注。
去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防止‘內卷式’競爭”;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制度規則、方法路徑上進一步明確了改革方向。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通過強化標準、強化監管、強化行業自律、規范政府招商引資行為等措施,讓價格反映質量,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關鍵詞:科教界“帽子”治理
“唯帽子”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也是全國兩會上教育、科技界代表委員最關注的問題之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人才分類評價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鼓勵各類人才潛心鉆研、厚積薄發。”
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是治理以“帽”取人的關鍵。報告提出,“大力支持、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深化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賦予用人單位更大自主權”,這些具體改革舉措將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北京市委主委劉忠范表示,人才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用一個模子去塑造。人才的成長需要一個自由寬松、公平競爭、公開透明的環境土壤,打破“帽子”才能讓更多青年人才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