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吹響全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號角,文件字里行間都鐫刻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宗旨理念。廣大黨員干部當始終秉持這份初心,用實干勁頭溫熱鄉土民心,匯組織合力點燃振興引擎,以底線思維筑牢發展根基,讓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在黨旗的引領下愈發生動明麗。
從“田間地頭”到“百姓心頭”,以實干為筆,書寫幸福答卷。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如春風化雨,將“三農”工作的著力點精準錨定在“人”的維度,當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機械轟鳴與農戶播種的歡聲笑語交織成曲,當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的大數據系統與駐村干部的民情日記同頻共振,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大敘事正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民生溫度。新時代的鄉村全面振興,需要廣大黨員以“釘釘子精神”將“民生承諾”轉化為田間地頭的“幸福賬本”,當“群眾點單”驅動“黨員領辦”,當“技能夜校”點亮致富希望,黨員干部的“奉獻指數”終將化作鄉親們舒展的笑紋,在沃野炊煙間寫下最有溫度的答案。
從“單兵突進”到“協同作戰”,以組織為綱,凝聚奮進合力。鄉村全面振興是一場系統戰役,必須構建起“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基層黨組織當以“根系工程”筑牢堅實堡壘,通過“網格化聯戶”“黨員責任區”等機制,將組織觸角延伸至村落院壩,形成“支部領方向、黨員作示范、群眾共參與”的聯動鏈條。黨員干部既要當好深耕本土的“田秀才”,更需成為整合資源的“聯絡員”,積極建立在外能人信息庫,以“鄉情懇談會”“項目揭榜制”等方式激活鄉賢智力資源,通過政策扶持、榮譽激勵、創業孵化等保障,讓“土專家”扎根鄉土、“農創客”破土成長,織就“人才回鄉、技術回援、資本回流”的振興網絡。
從“風險挑戰”到“發展機遇”,以底線為盾,筑牢振興根基。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底線思維”為鄉村全面振興錨定航向,更以“化危為機”的智慧為黨員干部立起行動標尺。面對氣候變化、市場波動等風險,廣大黨員干部既要當好“安全員”,更要成為“破題者”,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加強農業科技支撐、完善幫扶政策、健全防災體系,確保“米袋子”充盈、“錢袋子”穩固,更要以“居安思危”的預見性,在產業規劃、生態保護等領域中下好“先手棋”,在風險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為鄉村全面振興筑牢堅實根基。
(浙江省江山市賀村鎮人民政府 汪鵬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