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綿不絕的黃海灘涂與浩瀚無垠的藍色海洋,在江蘇鹽城交相輝映。這一片神奇生長的土地,蘊藏著儲量巨大、分布廣泛的“風光”資源。
風光名城、綠能之都。鹽城是全國首批、江蘇省唯一的碳達峰試點城市,也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
這里,是江蘇打造“海上三峽”的主戰場,集聚“五大六小”所有新能源開發央企,成為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發電城市,正積極探索具有鹽城特色的零碳產業園建設路徑,成為中國向世界展現“雙碳”行動力的重要窗口。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 (資料照片)
追風不止,逐光前行。鹽城按照國家和江蘇省“雙碳”工作總體部署,以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建設為總抓手,全面推進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能源脫碳逐“綠”而行
在大豐港水域外、太平沙北側,鹽城國能大豐H5#海上風電場,三排白色風機巍然矗立。這是全國首個由地級市國企開發建設的海上風電場。長90米的葉片每轉一圈,每臺風機就能發10度電。今年以來,32臺6.45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共發電5.45億度,點亮萬家燈火。
2021年,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豐沛的海風源源不斷地轉化為一度度綠電。三年來,年平均發電量6.1億千瓦時,年發電收入約5.18億元,每年可減少消耗標準煤約17萬噸,減少排放有害氣體約47萬噸、煙塵約1.7萬噸。
在鹽城,綠色正成為城市最動人的色彩。截至10月底,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583萬千瓦,同比增長16.7%;1-10月新能源發電26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9.6%,占江蘇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4%,占鹽城全社會用電量超六成。
能源逐“綠”而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留清潔底色。推進市場化集中式光伏項目建設和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探索規劃建設海上綜合“能源島”、全力打造長三角綜合能源基地……鹽城堅持源網荷儲用一體化發展,有序推進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
迎風沐光,是鹽城深耕綠色能源的生動寫照。2023年,鹽城新能源產業入選江蘇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試點。今年,鹽城牽頭申報的鹽常宿淮綠色光伏先進制造業集群成功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評定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光伏制造業集群發展研究》中,鹽城位列全國第一,綜合產能同樣位居全國城市首位,2023年產值超千億元。
零碳示范先行先試
零碳先行,不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場綠色革命的實踐序曲。當前,鹽城正在大豐港經濟開發區、射陽港經濟開發區、濱海港工業園區開展零碳產業園區試點建設,探索綠色低碳智慧理念在實踐中的模式創新與技術驗證。
綠電物理可溯源,是大豐港零碳產業園打出的一張“王牌”。大豐港零碳產業園負責人吳慧露介紹,園區探索“綠電+氫能”發展模式,以可再生能源消納為核心競爭力,以認證國際化為目標,致力打造國際合作產業項目承載區、綠電綠證交易先行區和綠色轉型低碳發展示范區。
新型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基礎。射陽港零碳產業園重點聚焦新型電力系統,全力打造全時段綠電供需平衡的園區級新型電力系統示范樣板。全國首個園區級綠電綠證服務聯合體在這里成立。今年1-10月,全市綠電交易同比增長2.8倍。
濱海港零碳產業園立足港區優勢,正挖掘“綠電+冷能”的資源稟賦,建設鹽城首個220千伏全綠電變電站,國內首座LNG冷能交換中心即將建成使用,積極培育液空儲能、冷能空分、冷能發電、凍干食品、冰雪休閑等產業,推進“東數海算”“東數綠算”海洋算力中心建設。
立足綠電資源優勢,鹽城做好“走出去”“引進來”兩篇文章,推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綠色項目優先落戶零碳產業園,打造綠色產業、綠色技術等高端要素集聚高地。
總投資24.3億元的嵐澤綠色甲醇項目、總投資13.7億元的吉電綠氫制儲運加用一體化(一期)示范項目是大豐港零碳產業園重點招引項目。其中,吉電綠氫制儲運加用一體化(一期)示范項目建成后年制綠氫約2000萬噸,可為金光博匯、聯鑫鋼鐵等企業提供綠氫,助力傳統產業綠色轉型。
大豐港零碳產業園不斷深化與國際認證、咨詢機構的合作,打造碳谷管理中心,開展智造中心碳排放核查認證、園區級電力碳排放因子研究。射陽啟動零碳產業園標準體系國際認證聯盟建設,共同構建可借鑒、可示范、可復制、可推廣的碳足跡核算評價體系和標準體系。
共享綠色幸福生活
大美濕地,生態鹽城。手握“天藍地綠”生態底牌的鹽城,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著力打造綠色宜居之城,堅持生態惠民,讓民眾共享綠色發展成果,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當下,鹽城正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升生態環境質量。今年1-10月,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5.6%,排名江蘇第一。
推窗見綠、出門見景,良好的生態環境讓鹽城人的幸福更加具象可感。一組數據顯示,鹽城新增綠地310公頃,改造提升綠地305公頃,建設綠道64.4公里、林蔭路27條,建成口袋公園144個。
零碳社區、零碳長廊、零碳公園、零碳公交、零碳市政……諸多場景在鹽城落地應用,零碳理念漸漸融入人們的日常。走進射陽港零碳社區,零碳生活有了生動模樣。服務中心的光伏幕墻可以實現年發綠電11萬度,光儲充一體化車棚每天產生綠電2700度、可容納7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充電,零碳巴士在社區穿梭,居民自覺踐行零碳行為公約,綠色積分可兌換日常用品。
“碳”路先鋒,未來可期。鹽城正以全面深化改革為筆,飽蘸敢為爭先的膽略氣魄,勇當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的“碳”路先鋒,大筆繪就綠色低碳發展美好未來。(顧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