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圍繞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國家治理》新媒體開設“大思政課”專欄,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系列深入探討。本期邀請上海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胡德平、王凱悅撰文展開深入探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大思政課”是新時代思政課的新形態,是對傳統思政課的優化、升華和超越,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價值導向,注重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融合的現實觀照。
充分把握“大思政課”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大思政課”建設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時代命題。
立足“根本大計”。就是“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把下一代教育好、培養好,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非常必要,是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講好大思政課,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重要途徑。
胸懷“國之大者”。要通過“大思政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做到“四個正確認識”,即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從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發展和偉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必然性,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不斷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和信心;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激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珍惜韶華、奮發有為,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講好“偉大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推動我國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億萬中國人民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正是思政課最鮮活的素材。新時代以來的偉大變革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是我們講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的底氣所在。
突出“大思政課”的體育特色
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為主線,堅持用歷史講思政課、用文化講思政課、用實踐講思政課。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規律、學科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強化問題意識、突出實踐導向、發揮教育優勢,善用社會大課堂,打造網絡云課堂,強化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優化思想政治工作生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形成校內校外有機銜接、課內課外相互融合、網上網下一體貫通、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大思政課”建設格局。
上海體育大學入選首批上海“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后,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大力推動人才培養理念創新、實踐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整體設計“大思政課”建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體育強國的發展目標。上海體育大學是我國體育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是一所以體育見長的、特色性應用研究型大學,承載著為民族復興育新人、為體育強國育英才的教育使命。上海體育大學“大思政課”建設的立意就在于以“課程之大”培養學生的“志向之大”“格局之大”“情懷之大”“知識之大”“能力之大”。為此,學校堅持以黨建育人為引領,大力實施“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有效整合黨的建設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科研工作,推動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實現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
圍繞黨的創新理論一體推進“大思政課”建設。新時代“大思政課”建設,必須把牢靈魂主線,胸懷“國之大者”,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為此,上海體育大學“大思政課”建設推出了黨建育人專項計劃、課程體系建設計劃、實踐教學創新計劃、區校協同共建計劃、優質師資提升計劃、教學改革攻堅計劃六項行動計劃,切實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圍繞青春奮斗主題系統創新“大思政課”建設。建設體育強國要重視青少年體育工作,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健身,強健體魄、砥礪意志,凝聚和激發青春力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貢獻。新時代的中國,更需要使命在肩、奮斗有我的精神。上海體育大學“大思政課”建設以“青春奮斗路、競攀新時代”為主題,突出實踐導向、發揮體育優勢,引導學生在“行走中國”中感悟思想偉力,在“研讀中國”中厚植家國情懷,在“建功中國”中奉獻青春力量,切實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切實講好體育強國故事
上海體育大學依托“體育學”世界一流學科優勢,充分發掘體育的思政元素,推動特色轉化,堅持用體育講思政,圍繞體育強國國家戰略,面向大學生構建體育強國敘事體系,引導青年大學生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
打造體育強國思政課程體系。打造了由“體育強國”“國乒榮耀”“風羽同舟”“奧運榮光”等課程構成的“以體育德”體育特色“大思政課”課程體系。
完善體育強國課程思政體系。把體育強國故事融入專業教學,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構建起以體育強國為特色內容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
建設體育強國實踐教學體系。開發與實施“追尋足跡”特色實踐教學課程,推出“建功中國”社會實踐公益計劃,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偉大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作者:胡德平上海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凱悅上海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