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在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紅線列車停在伊凱賈站內。新華社發
二月十五日,在埃塞俄比亞聯邦職業技術培訓學院,魯班工坊中方負責人與當地教師交流教學內容。魯班工坊課程已融入埃塞職業教育大綱標準,為師生提供本土化實操課程的同時,也為當地企業員工提供技能培訓。新華社發
【機遇東方來】
“堵城”,是尼日利亞拉各斯的別稱,透露出當地民眾對交通擁堵的無奈。
尼日利亞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國,也是世界上人口增長最快的國家。作為尼日利亞的經濟中心和西非地區第一大城市,拉各斯擁有超過2000萬人口,但是公共交通的缺失和公路體系的不完善,極大地削弱了民眾的幸福感,更限制了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相信隧道的盡頭有一束非常明亮的光。”尼日利亞總統提努布說,為了讓更多人擺脫貧困,尼日利亞必須要有安全、有效和經濟的多種交通工具。2月29日,就是記錄尼日利亞基礎設施建設歷史的日子,尤其是拉各斯,它正在實現成為大城市的夢想。
提努布總統的這番感慨,緣于當天由中國土木承建的尼日利亞拉各斯輕軌紅線項目一期舉行通車典禮。線路全長約26.5公里,與當地既有公交總站、拉伊鐵路車站交會,將有效緩解拉各斯中心城區交通壓力。
實際上,這是中國土木為當地建成的第二條輕軌線路。就在一年前,2023年1月24日,拉各斯輕軌藍線一期項目正式通車運營,成為西非首條電氣化輕軌,將原本1小時的平均通勤時間縮短到20分鐘,顯著改變了拉各斯人的出行方式。
一紅一藍,兩場典禮,現任總統提努布和時任總統布哈里分別為項目通車揭幕并試乘輕軌列車,重視程度可見一斑。一年前,當拉各斯州州長巴巴吉德·桑沃-奧盧坐上整潔又現代化的藍線輕軌時,他興奮地從車頭走到車尾,與乘客交談并合影,稱“這是我們交通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一年后,對于此次紅線輕軌的開通,他說,“相信這將打開拉各斯經濟繁榮的大門”。
一紅一藍,兩條輕軌,承載著當地民眾對于未來的期待。這種期待,建立在共建“一帶一路”取得累累碩果的基礎之上。
自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來,“要致富,先修路”這條中國發展的重要經驗正在越來越多的非洲國家推廣,非洲大陸迎來互聯互通的高潮。在公路、鐵路、港口等基礎設施項目之后,中國企業致力于推動產能合作以及健康、醫療、教育等民生項目,如產業園區建設,幫助這些非洲國家發展產業基礎。既滿足了國內市場需求,又幫助這些國家換取了外匯,助推其實現經濟現代化。
在東非的肯尼亞,國家獨立以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蒙內鐵路去年通車6周年時,已累計發送旅客1030萬人次、貨物2700萬噸,拉動肯尼亞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連接國家,走向繁榮”的列車標語成為現實。亞吉鐵路投入運營6年來,有力促進了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等地區國家人員、貨物流動,極大促進了“非洲之角”的互聯互通與經濟發展。
基礎設施“硬聯通”扎實推進,規則標準“軟聯通”也亮點紛呈。拉各斯輕軌項目是展現中尼合作的窗口,也為中國軌道交通相關技術、裝備和產品走進非洲市場搭建了平臺。中國技術、中國經驗、中國質量和中國速度,為非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輕軌藍線項目是拉各斯州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團隊克服地質復雜、疫情蔓延等諸多困難,成功實施項目并按期竣工。紅線項目全線采用中國技術標準,反復論證并優化施工方案,成功解決了高支模危大工程伊凱賈跨線橋的施工難題,并有效縮短工期。
在“一帶一路”項目建設中,這樣的例子其實并不在少數。更重要的是,中國堅持“授人以漁”的理念。比如,為了實現鐵路技術技能人才本土化,2019年,天津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在吉布提建設了非洲首家魯班工坊。在項目建設和運營期間,亞吉鐵路為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國提供就業崗位5.5萬個,培養了3000多名鐵路方面專業技術人才。僅2022年,亞吉鐵路運營團隊就累計開班54個,培訓當地員工1163人次。
在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中國始終與廣大非洲國家并肩前行。中非合作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雙方實現互利發展,對推動各自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非洲人民眼里,中國永遠是非洲邁向現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非洲有句諺語,“如果你想走得遠,就得結伴而行”。共建“一帶一路”,共筑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在恢宏壯闊的時代畫卷中,非洲大陸正在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本報記者 曹元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