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資央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國資央企工作發生了重大變化、取得了顯著成就。
新時代國資央企取得重大政治成果,姓黨為民的政治本色更加彰顯。黨對中央企業的領導全面加強。中央企業不斷完善“第一議題”、“看齊對標”等制度;持續深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編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兩個摘編”、“一個讀本”;連續6年開展黨建責任制考核,推動基層黨建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高。常態化開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情況“回頭看”,嚴明政治紀律、嚴肅政治規矩、強化政治監督,大力糾“四風”、樹新風,深化巡視整改,開展靠企吃企專項整治,持續加大反腐力度,國資央企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并鞏固發展。
新時代國資央企取得重大發展成果,穩定經濟社會大局的頂梁柱、壓艙石作用充分發揮。高質量發展導向鮮明樹立,中央企業綜合實力和經營效益邁上新臺階,2012—2022年資產總額從31萬億元增長到81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3萬億元增長到2.6萬億元;2022年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8%,比2012年提高1.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6.3萬元/人,比2012年增長84.2%。高質量發展動能顯著增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完善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取得以載人航天、北斗導航、5G應用、國產航母、港珠澳大橋、白鶴灘水電站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和標志性工程。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積極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有27組49家中央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落后產能加快淘汰,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有序退出,中央企業在涉及國家安全、國計民生等領域的布局比重超過70%,主業投資占比和從事主業的子企業數量占比均超過90%,近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投資增速超過20%。
新時代國資央企取得重大改革成果,成功打造了一批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新國企。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全面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及1.26萬戶重要子企業全面制定黨委(黨組)前置研究事項清單,董事會應建盡建全面完成并基本實現外部董事占多數,現代公司治理機制加快健全。公司制改制全面完成,對中央企業各級企業的功能界定分類首次實現,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加快掃尾,促進國有企業更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企業活力效率得到明顯提升,三項制度改革大面積、多層級破冰破局。截至2022年底,中央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7.4萬人、占比超過6成,各級企業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的管理人員3.8萬人,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中央企業子企業為5750戶、累計激勵36.8萬人次,一批老國企煥發新生機,一批現代新國企加速成長。
新時代國資央企取得重大成就,有力保障了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國資央企積極發揮在經濟社會發展上的保障作用。堅決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累計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近千億元,定點幫扶的24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部脫貧摘帽。克服困難、集中資源做好煤電油氣等產品保供穩價,有力維護人民群眾供電、供氣、供暖安全。2013年以來,累計上繳稅費18.2萬億元、約占全國稅收收入的1/7,上交國有資本收益1.3萬億元,向社保基金劃轉國有資本1.2萬億元。國資央企積極發揮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上的支撐作用。聚焦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積極推進央地合作,累計簽署戰略合作項目協議4478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目前中央企業境外機構和項目超過8000個、資產總額近8萬億元,中老鐵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標志性工程成功落地,高鐵、核電等一批高質量產品走出國門。國資央企積極發揮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中的骨干作用。中央企業在抗擊新冠疫情、應對重大自然災害中挺身而出、逆行出征,在建黨百年、北京冬奧等重大活動中全力提供高質量服務,關鍵時刻充分彰顯大國重器的責任擔當。
新時代10年國資央企改革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充分印證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使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開展主題教育的重大意義。
原文標題:深學細悟篤行 為強國建設貢獻國資央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