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要求在全黨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為在機關黨建方面跟上主題教育“有機融合,一體推進”的步伐,江西省安遠縣積極謀劃推進,摸索出一系列經驗,以“六個全覆蓋”特色舉措確保黨建質量過硬行動落地落實。
一是調研對象“全覆蓋”。為確保黨建質量過硬第39條落實落地,強化各機關黨組織黨務基礎建設和完善,試行兩個“全覆蓋”,一是黨建常規檢查“全覆蓋”,調閱縣直機關126個黨支部的黨務一本通,并及時反饋整改,推進機關黨建活動常態化、高質量開展。為發揮縣直機關工委的示范引領作用,精心制作黨務一本通,在全縣各單位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引領作用。二是示范點調研全覆蓋,注重示范點打造的過程管理,組織縣直機關工委委員,對機關領域6類13個市級示范點、7個縣級示范點進行“全覆蓋”調研,指出示范點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下發通報,對照組通報中指出的問題進行陣地的完善和資料的提升。通過精心的布局和打造,縣稅務局、縣檢察院、縣司法局等單位的示范點建設工作得到了上級部門及領導的肯定。
二是中心服務“全覆蓋”。讓全體機關黨員干部投身到鄉村振興、“政企連心”等中心工作中,確保黨建質量過硬行動第40條落實到位。統籌安排機關黨支部掛點村黨支部,主推鄉村振興,機關黨員每季度到掛點村入戶走訪,幫助解決掛點戶急難愁盼問題。組織18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到所居住社區報到,開展志愿者服務,做到“六個一”(參加1次黨組織生活、與社區干部進行一次座談、開展1次社會調研、認領1個“微心愿”、當1天社區志愿者、結對1戶困難群眾)。認真開展“政企連心、親清暖心”活動,落實開展一次聯合主題黨日、宣講一次惠企政策、了解一批企業訴求、打通一批“中梗阻”賭點、辦好一批實事等“五個一”措施,持續打造“第一等”的營商環境。
三是現場觀摩“全覆蓋”。從2021年開始,安遠縣舉行全縣機關領域流動現場會,截至目前,共組織了4次流動現場會,組織機關領域69名黨組織書記先后對40多個單位進行現場觀摩。7月份,隨機抽取10個單位作為觀摩點進行實地評估,召開全縣機關黨建推進會,具體部署機關黨建工作,要求全縣各機關黨組織根據方案要求進行打造提升,確保全面達到“四強”黨支部建設標準。計劃在11月份召開年度第二次現場會,將對各單位達到“全覆蓋”的觀摩,進一步夯實黨建基礎,濃厚機關黨建氛圍?,F場觀摩積極推動了政治機關建設和模范機關創建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在江西省《2023年第一季度全省深化政治機關建設和模范機關創建工作情況通報》受到了通報表揚:安遠縣建立機關黨員干部參與中心工作“一簿一單”制度,實行量化考核。
四是考核量化“全覆蓋”。在贛州市率先行動制訂《安遠縣直機關“四強”黨支部建設推進模范機關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2023年度全縣機關黨的建設工作要點》,并對各單位“四強”黨支部建設進行“全覆蓋”的量化考核,考核檔次分為三星級、二星級、一星級三個等次,考核結果將直接與黨委(黨組)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個人年度評優評先相掛鉤。同時,開展機關領域黨組織書記統計排查工作,根據《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第八條“黨支部書記原則上由本單位黨員主要負責人擔任”的規定,對35個黨支部書記不是由單位黨員主要負責人的單位進行調整,指導相關機關支部配齊配全支委委員和黨務干部,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年終黨建工作的考核考評工作,為機關黨組織的規范運行和高效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
五是勤廉建設“全覆蓋”。貫徹落實好黨建質量過硬行動暨勤廉安遠建設工作調度會會議精神,踐行兩個“全覆蓋”。一是宣傳工作“全覆蓋”。各單位結合單位職能在走廊、單位大院或醒目位置選擇性張貼廉政建設的宣傳標語,各單位提煉勤廉工作的特色經驗,撰寫打造勤廉機關的公眾號文章。二是廉潔主題教育“全覆蓋”。各單位組織干部參加廉政警示教育、廉政風險防控培訓等活動,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潔意識和法律意識。為加強黨委(黨組)決策的程序規范,在全縣黨建培訓會上,挑選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游局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會的現場模擬,規范黨組織生活。
六是宣傳推薦“全覆蓋”。為營造“四強”黨支部的創建氛圍,樹立精品及“全覆蓋”的宣傳理念,積極撰寫機關黨建的宣傳文章并向國家、省、市、縣等平臺媒體投稿,《人民論壇網》刊發了安遠縣《“六個一”機制夯實縣直機關黨建工作基礎》,《江西日報》和江西新聞刊發安遠縣打造模范機關有關做法,肯定了安遠縣委書記楊有谷點題推動的“工分薄、業績單”,黨建體檢等有效促進黨建融合中心的特色亮點。《贛南日報》新聞專欄專門報道了《黨旗紅引領橙香濃——安遠縣以黨建促臍橙產業發展壯大記事》。在縣一級媒體,定期編發模范機關基層動態,總結推廣縣紀委監委、縣稅務局、縣檢察院、縣司法局等機關單位打造模范機關好經驗、好做法,引導各機關黨組織比學趕超。
下一步,安遠縣將進一步加強政治思維和政治能力的培養,提高黨性修養,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感,緊緊圍繞黨和人民的事業,勇于開拓、砥礪奮進,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