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目標的重要起點。“十四五”規劃提出,要促進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多樣化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受到社會關注。國務院、教育部、人社部等相關部門已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利用校企合作、互聯網+、終身教育等多理念多方式結合的方式,不斷探索和推進職教體系的完備。如京東物流聯動30多家職業教育院校共建校企實訓基地;美團與職業院校展開合作,從教材、實習、實訓、考核方面逐步規范化;貝殼也通過攜手多所高校,開啟產教融合之路,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為國家戰略落地提供人才支撐。
職業教育仍是教育短板
盡管國家不遺余力地倡導職業教育,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從實踐來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教育系統中的短板。由于職業教育呈現出全年齡段、全行業的特征,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職業教育的獨立類型地位仍未得到廣泛認可,職業教育仍然長期處于“弱勢群體”的地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就像兩條平行的軌道,缺乏有效溝通。
其次,職業教育投入不足,職業教育老師積極性不高,教師力量薄弱,教育負擔沉重;職業教育學校的教育環境差,學生的平均綜合素質不高,等等,這些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職業教育難以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提高。
再次,產教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尚未確立,校企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還不健全,全方位的政策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促進產教融合,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是新時代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但企業出于短期利益、安全、管理方面的考慮,不愿深度參與,教學往往是“紙上談兵”。
尤其是在居住服務領域,當下中國服務業標準化程度整體較低,行業服務標準和服務人員技能標準未定,目前市場上缺少房產中介培訓課程,缺少專業對口型人才,學界和產業存在脫節。得到、混沌大學等知識付費平臺完全沒有房產中介培訓課程;地產行業職業教育機構,多是分析師、策劃師、估價師等崗位培訓;中國房地產經紀人學會,僅有的幾節中介課程是宏觀分析,缺乏實踐性;一些自媒體發布的中介業務技能,又缺乏系統性,且很多是外行臆想的套路,不具有實際操作性。
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提質培優
為了推動我國職業教育實現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加快由數量普及階段轉向內涵發展階段,要建立健全以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雙軌”運行為標志,以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為核心,同經濟社會發展和深化教育改革相適應的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對于房產行業而言,為了保障經紀人的就業質量、提升平臺經紀品牌的人才建設能力,貝殼找房于近日發布了“春望計劃”,將聯合平臺上200多個新經紀品牌提供60萬個經紀人招聘崗位,此外還推出新經紀人才助航體系,從職業保障、職業成長、職業發展多方面助力經紀人的職業化。該體系包括搏學大考、貝殼經紀學院和小貝助手2.0,通過科技和線上化工具,幫助經紀人沉淀行業知識。以合作作業、師徒帶教為核心的薪火計劃,讓資深的經紀人用90天時間幫助新人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經紀人,充分“引航”經紀人的成長。此外,貝殼為經紀人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通道,打造花橋學堂、原力場商學院等管理者交流場學習場,扶持平臺服務者自主創業,利用星光經紀人等榮譽體系為經紀人“辟航”。
面對高校大學生嚴峻的就業形勢,貝殼深化校企合作,通過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結合,建立服務者持續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推進行業職業化與穩定大學生就業。2017年以來,貝殼與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簽定了校企合作協議,合作過的門店超過1200家。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實習后留在貝殼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占實習總人數的19%,其中大約有13.5%的人已經升任為門店經理上職務。
“十三五”期間,我國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職業教育推動了國家“大國工匠”培養搖籃的前進步伐。未來,“十四五”期間我國還將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學科專業結構、人才培養結構,全民完善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培訓,穩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實現黨和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本文資訊為廣告信息,不代表本網立場。】
